如果电影都是过生活,那我们就过生活好了
条评论是的,我终于看了《一一》,在又一个醒着的凌晨。
杨德昌导演的电影一开始并不在我今年的Film List里,是看到了张震的剧照才从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》才入坑,开始了这场抚摸时间纹理的旅程。《一一》对我来说像是一张黑胶唱片,声音的颗粒随着时间在一点点发生着变化,听众在一旁站着,用耳朵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个音符。在看完了第一遍后,我开始不时地在某个时刻翻出这部电影。
没有一朵云,没有一棵树,是不美丽的。
一场婚礼开始,一场葬礼结束。
无数人生凝聚在这一百多分钟里,什么是对的,什么又是错的,只有回望的镜头知道。但哪怕回头看当时错得彻彻底底,我们也会认为那时就是对的。我们经历一样的四季,一样的百年,一样的结局,没有人能时刻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幸福究竟是什么,没有谁会成为我们本身,这一生就是我们无数次的剥落。
因为你看不到,所以我拍给你看
这句话出现在片尾的情节里,却贯穿整部影片:前女友大闹前男友婚礼现场;闺蜜与<胖子>的三角恋;莉莉回家撞见母亲的丑事;NJ与二十多年前的初恋女友在日本约会;<胖子>在自杀事件中的无声自白。每一幕都让我觉得丑陋,吵闹,不堪入目。然而有趣的是嫌弃之余心里也默认了「这是生活,会真实发生的生活。」面对这样平常琐碎的片段,全片的镜头语言显得温柔冷静又克制。片尾洋洋的话:「因为你看不到,所以我拍给你看」,他相机里洗出来的照片是很多人的后脑勺,大人们拿着照片大笑他拍得乱七八糟。这让人想起和他一样大的年纪,那个我们说「哎呦,我的腰好痛」,却得到大人的「小孩子哪有腰」的年纪。他们以为我们还小什么都不懂,其实因为年纪小,我们对背后的故事反倒看得更清楚。下巴和眼神示意,走到一旁去的谈话。其实很多小孩都知道,只是大人以为他们不知道;也因为是这样的「小孩」,一些他们知道的,就连大人也不知道。
爱恋是铅笔写下的日记
「我这样说好了,你不在的时候,我有个机会去过了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,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,结果还是差不多,没什么不同。只是突然间觉得,再活一次的话,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。真的没那个必要。」
这是NJ从日本返回后与妻子坐在床上时说的一段话。在日本出差期间,他与初恋女友重逢,两人当初分手后都组建了家庭,很快有了小孩。中年的他们漫步在无人打扰的街头,在台阶石凳上哭泣大笑,那个漫长的下午与其说是一场久违又奇妙的重逢,更像是一种与过去的和解。如今他在做的,是当初那个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,是那个父母和初恋女友都支持的工作,今天的他和那个年少义无反顾的他又有什么区别。也许是人到中年身不由己之事太多,也许是那误解和执着的等待消磨了冲动的爱意,在对方的祈求和好下,他最终选择了克制地拒绝。那个夜晚的拥抱和初恋的不告而别,像是一声绵远却无痕的叹息。关于我们的那几页,我手里拿着橡皮,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字迹模糊的边缘处理干净。不要和我讲从头来过,我想不到会有什么不同。
回到了「奶奶的葬礼」上。洋洋拿着本子对着婆婆念到:
「婆婆,对不起,不是我不喜欢跟你讲话,只是我觉得我能跟你讲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。不然,你就不会每次都叫我”听话”。就像他们都说你走了,你也没有告诉我你去了哪里,所以,我觉得,那一定是我们都知道的地方。婆婆,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,所以,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吗?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,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。我想,这样一定天天都很好玩。说不定,有一天,我会发现你到底去了哪里。到时候,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讲,找大家一起过来看你呢?婆婆,我好想你,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,就会想起,你常跟我说:你老了。我也很想跟他说,我也老了。」
这段话像是一篇跋,在时间轴上把这部影片交代完全;它更像是一场沙尘后的烟雨,携有形的故事沉淀在泥土里,留给我们的,是那看得见却摸不到的雾霭。